9.09东方网 国学的内涵与形式

【字体: 字体颜色

国学的内涵与形式

2006090909:41 东方网 作者:张炯

有关孟母堂这一现代私塾的特殊教育方式的争论似乎注定伴随她的开始而兴起,到而今算是有了个定性的结论……违法办学!然从家长、发起者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并未由此而减,关键是其独特的形式,遵孔孟,诵莎翁引发了我们对国学传统的有选择性的去留,以及现代义务教育偏颇之处的思考。

  孟母堂的发起人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濡养,他们想通过某种形式将这些经典传授给后代,并相信孩子们能从中获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笔者作为一个在校本科学生,虽未能选择钟爱的文学作为主修专业,却实实在在地感受着祖国经典的传统文化给学习生活所注入的无限活力。虽然眼下专业考试、外语考试、计算机能力考试等事务颇多,但挤出时间诵读诗词、欣赏京剧仍是兴趣之所在,功课再忙,亦乐此不疲。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走近她,了解她,不仅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一个现代人的心灵需求!

  从被动地背诵应考,到主动地寻求精神的慰籍、处世的哲学,回想我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始于儿时不甚明了的背诵,特别时高三时期应对高考所下的巨大功夫。然在经历了一些,学习了更多之后,渐渐理解,逐渐明了,在某个时期幼时诵读的内容重又在脑际浮现,不同的是,多了一份理解,一份自己的感悟。

  在这个竞争激烈,信息发达,节奏颇快的时代,都市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处身于繁重的事务与压力之中,而忽略或者说不得不放弃一些精神的需求。从这一点而言传统文化就像一个静卧在千年尘封下的宝库,在感受她的博大与力量之前,唯有经过漫长的求索与辛勤地发掘才能发现旷世的美景,而这些挖掘与探索非本人不可以为之。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形式相依相存,教育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带领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之后的探索之路就可交由他们自己,在大众的自主选择中传承,也算是经历时间和社会的考验。

  孟母堂全日制的教学,独尊儒术的做法似有所偏颇,但希望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中能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是诗文,还有传统的艺术形式等等,在孩提时代给学生感官的认识,将来他们才可以对立的探索与追寻,才能够担负其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

 

  • 上一篇: 9.13水方人 冷静看孟母堂
  • 下一篇: 9.05上海证券报 周兴维 先得营造乐于变革的环境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