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法、读经教育的一点思考

【字体: 字体颜色

我对书法、读经教育的一点思考

乔柏梁

由于台湾王财贵教授的大力推荐,读经教育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有了很好的开局,一些有志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行者正在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在我们下一代人的身上,承传我们中华民族失落的古老文化,将五千年来文明的火种薪火相传,这是一件功德无量、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动漫节目取代了孩子们的经典文化教育,电脑游戏取代了孩子们用笔的基本能力,我作为一名从事书法教育的老师,对于中国书法教育的衰落感到一种深深的切肤之痛。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孩子将来生活在电脑时代,有了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在网络中完成一切工作,书法已经过时了,还要孩子学书法作什么呢?其实,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流传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我们知道,书法是书写的艺术,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象形文字的民族,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的文明进化史,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书写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锻炼手指、修炼心性的机会,也就是说,一个完全不知书法为何物的人,他会从中国五千年薪火相传的文化链条中断裂,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大了,去出国去深造,一个中国人在英国或者美国,决不会有人因为你的英语说得好而尊重你,你如果想要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需要你自己有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一定是来源于你对自己本民族的经典掌握的程度。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丧失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背景都是很可怜的。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学校里推行的是应试教育,书法好不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考高分。

在书法教学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我有一个学生,在北京一所非常知名的重点中学读书,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曾经在物理竞赛中获得过名次。就在他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放弃了一切课外补习,他的父亲和母亲非常迫切地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教给他书法的技能。

当时我很惊讶,因为好多学书法的学生都会在考上高中之后放弃了对书法的学习。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在高考迫在眉睫之际来学习书法呢?他的父亲说,这孩子学习一点都不费力,就是写字非常难看,每一次考试都会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扣分。为了能够在高考的试卷上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他们才想到要学习书法。

其实,中国的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决不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急迫心情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作为一名书法教师,我痛心地感受到,中国书法的衰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息息相关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从上个世纪“五四运动”以来,西学东渐,用钢笔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毛笔,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鼠标和键盘又代替了钢笔,书法教育更加江河日下。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把汉字书写的大方、端正,是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文化素养,如果有一天,中国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那么,将是非常可悲的,中华民族将彻底失去了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力。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书法能力和对审美鉴赏能力,这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还对人的早期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现在城市儿童普遍动手能力差,书法可以锻炼孩子心、手、眼的配合能力,提高手的稳定性,锻炼手的小肌肉,促进大脑的均衡发育。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书法教育与读经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童读经典的过程中,教授读诵《论语》的同时,教授《礼器碑》,让孩子知道这个珍贵的汉碑现在藏在孔子的故乡曲阜,能够加深儿童对孔子这一“天下文人祖,历代君王师”的深刻印象。

在读《老子》的时候,授以儿童学习帛书《老子》,让孩子能够切身理解,中国的文字在汉代是什么样子的,《老子》这部经典对古人有多么重要。

在孩子读《易经》的时候,教授甲骨文和毛公鼎,让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能够熟练掌握中国上古时期的金文和大篆,这种教育方法非常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和与中国文字的发展规律。

人是从童年到成年,其实书法也是同样地经历了一个从童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国文字的早期如石鼓文、毛公鼎等,都带有上古时期人类处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期的特征,后来,进入唐代之后,随着楷书的出现,中国的文字逐渐地趋于规范,而中国的社会也摆脱了童年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青年阶段。

儿童在五岁之前,对文字的形象记忆能力是非常好的,我们要利用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将书法的发展与读经典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读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字进化史。“四书五经”通过生动的文字形态出现在孩子们的记忆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把经典植入儿童的记忆,同时可以让孩子懂得中国书法以及中国文字发展过程。将来,作为一个即懂得经史,又懂得汉字演变过程的中国人,不论是走到哪里,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他的身上闪烁着一个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古老国家的文明与尊严。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蓬莱公寓49a5乔氏经典书法学校

邮编:102209

电话:0106975155381763897

手机:13552241388  13240721139

电子信箱:huizi8886@163.com

 

  • 上一篇: 中国书画导读
  • 下一篇: 丹青难写是精神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