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容忍“孟母堂”认真的“恶搞”
2006年08月24日 搜狐博客 傅旭明
如果你在东京的某一个家庭的庭院里看到一位日本女子身穿和服,你会觉得十分自然,而要是你在中国北京某四合院里或者居民小区看到有人穿长袍马褂,或是峨冠长带的汉服,你的第一个反映一定是在拍电影。眼下的国学热就是在认真地演戏。
今天,教育部明确否定全日制私塾教育,我认为这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如果作为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此观点不明确就会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很简单,教育,尤其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基础义务教育,必须按照已经制定的法律来办,义务教育由国家来实施,这是世界所有国家的一致认同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了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全日制私塾就是剥夺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挑战国家大法的行为。
在高校开设国学研究科目或者专业的确是需要的,但要拿孩子来作试验就决不可行,这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无知的表现,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行为,变相的“恶搞”。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由于物质性商业文化渗透到了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和愿望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趋向,哗众取宠的家伙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商业利益是他们真正目的。据了解上海“孟母堂”学习一年的支出高达3万元。
所谓志同道合的家长们要么是被相关机构所诱骗,要么就是将自己的浅薄的见解和看法强加给孩子。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承,但自民族文化复兴不等同复古。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经过历史的过滤进入到我们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古汉语和古典文学课程一直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科目。
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师资,谁给孩子们上课?如果老师生于30年代,先生可能接受过系统的传统古典教育,那先生也已几乎迈不动腿了吧。如果先生生于40年代,他的少年正值乱世,国学已经支离破碎。如果先生生于50年代,他的青春献给了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如果先生生于60年代,他总是枕着毛主席语录入眠。如果先生生于70年代,他唱着和崔建一起踏上新长征。如果先生生于80年代,商业思想主宰他的灵魂。如果先生生于90年代,他绝大部分时间使用键盘,活动铅笔的字迹歪歪扭扭。那么谁来教孩子呢?如果先生没有接受过系统传统,那他拿什么来教育别人。
义务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容不得脑袋发热,自作主张。
义务教育不是搞艺术,随意创意,更不是观念艺术,惊世骇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