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01月07日生活新报 昆明私塾学生全日制读传统经典

【字体: 字体颜色

专家认为—— 从教育多元化角度出发私塾可在小范围内试点

因为全日制的私塾一直徘徊在现代教育体系的外面,包括这种模式在全国都不算多,而上海孟母堂也正是因为媒体的报道才浮出水面。所以对于昆明存在多少类似的全日制私塾,我们无从知晓,但从业内人士处了解,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昆明有一家乾元堂。因此可见这种教育形式至今还在公众视线的外面。但是类似的读经班在昆明不少,有多家,但大都集中在一些幼儿园内,把读经当作其中的课程之一,或是特色班。

一方面传统文化确实需要继承,而且在当代人的身上也缺失较多,但另一方面又是完全脱离现代教育的全日制私塾 。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

孩子将来难以进到社会评价体系中

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要传承,这是根,但是现在的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教育的两个功能,一个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另一个则是社会化的功能,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代社会也还需要数理化、文史哲。针对全日制的私塾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多元化的角度看,不妨试一试。

金教授在学校就开着传统文化的课,但是他说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考虑他还是有忧虑。如果让我的孩子去这样的学校我肯定不愿意,我的孩子将来要考大学怎么办?在学历社会中,虽然文化不等于文凭,文凭也不等于水平。但是没有这个文凭对于他融入这个社会就比较麻烦了。金教授说考试制度是不合理,但也不是最坏的,它是相对公平的。而他担心的也就是将来孩子难以进入到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当中,而大学普及以后,一个大学文凭就是走进社会的证明书。

除了这样的忧虑,金教授说他还是比较佩服送孩子进私塾的家长的勇气,虽然这些家长看到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弊病,但是做法有些冒失。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养是好的,但是2000多年的东西,那会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现在如果完全照搬是不行的,而筛选、完善还要一个过程。家长也应该多一些考虑。传统文化有很多,有儒家的,有法家、有道家的,这些传统文化该如何面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果让孩子成为实验品就让人担忧了。而在现代的社会生活当中,比如英语、计算机等,做为现代工具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

可以在中小学开经典选修课

昆明市教科院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谢家放的观点跟金教授的一致,他认为从教育多元化的角度考虑,可以在小范围做一些尝试,但前提是不影响全局,也就是现代的教育模式。

谢家放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孩子品德、为人处世方面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全日制私塾的教育跟现行的教育大纲肯定是不相符的,也是背离教育潮流的。现在的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肯定是有缺失的,现代教育的目标也抛弃了过去培养人的目标。但是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不能背离现代科学。可以鼓励孩子多学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可以作为课外学习的一种补充,就像让学生去参加一个钢琴班、绘画班一样。有关部门也可以从一个省或是一所学校开始试点,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学校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

我们毕竟活在当下

昆明世纪财富咨询国际教育交流部也在做着儿童教育的工作,而读经典古文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比如《弟子规》。但是除此之外,学习班还在进行着英语等其他教育。用该交流部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毕竟活在当下,我们生活在地球村,这些东西是我们必须的。

在该交流部的教育中,感恩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比如在用餐前表达感谢,谢谢农民伯伯种出这么好的粮食,向父母、老师表示感谢,感谢养育、教导之恩,据该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之前没有这种感恩的心,在进来时,有一些孩子就会说,我为什么要向老师表示感谢啊,老师收了我们的钱教我们是应该的。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感恩同样也是一块很重要的内容。读经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希望把这些经典彻底的带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比如《三字经》等,很好读,朗朗上口,记下后而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有关的问题时就能从孩子的脑海里跳出来。

我们毕竟生活在当下,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读古文经典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人格,但如果仅有传统文化还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英语很重要,我们生活在地球村;电脑也很重要,以前是邮差,放鸽子,现在发个email就行了。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我们不能不管现代生活,也不能不管现代生活中先进的东西。

相关链接:厦门私塾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 上海杂志《为了孩子》丁方:记者亲历现代私塾“孟母堂”
  • 下一篇: 07-01-04潇湘晨报 湖南一校长让儿女在家自学 称还给孩子幸福童年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