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

【字体: 字体颜色

    学好语文,成才立基础。苏步青常说:“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深刻体会到“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所以,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1902年9月23日出生于浙江平阳县带溪乡。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回国,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

1952年起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苏步青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局面,建立了一系列新理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作为教育家,他辛勤耕耘70余载,培养了包括谷超豪、胡和生等在内的一大批院士和国际级数学大师,建立了“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一、       山村农家子  展翅雄鹰飞

苏步青出生于一个山村农民之家,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儿子。父母生了13个子女,家境相当贫困,温饱难得。苏步青自小能吃苦,不怕累,放牛喂猪,割草挖地,家务农活都能做,父母和村上人无不夸他是个懂事能干的好孩子。

他自幼好学,村上有个私塾,他一有空就偷偷跑到那里,从窗口去偷听偷看先生教书。坐在先生跟前的学童没听懂,聪明的他在外面倒学会了。他认识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书看,不认识的字就问人,到了七八岁上,他就能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了,他把其中的故事讲给弟妹和小伙伴们听,娓娓叙来,十分精彩,村上人都夸他是块好料子,认为他应该上学读书。父亲看他这么爱念书,又有些天赋,也就动了念头:我这辈子面对黄土背朝天,可不能让孩子也这样苦下去。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说了,妻子也巴望着这一棵好苗子能读书成才,于是,两人一咬牙,省下大米卖了,再借了些钱,就拉着9岁的小步青,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城小学(当时全县惟一的一所)当插班生。

带溪乡那一带的人,早先是从闽南漳州、泉州、南安等地为避倭乱(日本海盗)移民到这里的,因此,这里说的是温软的闽南话。而平阳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所以,苏步青听不明白老师和同学的话,同样,老师和同学也听不懂他的话。语言不通是最麻烦的事,每逢上课苏步青就感到头痛,有时只好躲着读些文史书籍,甚至也读杂七杂八的小说书以消磨时间,结果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他成了全班32人中的“排尾生”。

后来,水头镇办起了一所小学,离苏家只有10多里地,父亲赶忙把他转到这所小学。在这里,老师、同学讲的是闽南话或官话,苏步青听得懂,读书也就来劲。各门课成绩也就不见落后,有的还在班上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国文,他更是出类拔萃了。有一次做作文,苏步青用《左传》笔法写了一篇文章,理应评为第一,但老师不相信一个乡村小孩子会有这等漂亮文笔,认为他是抄袭了别人的文章,结果给批了个“差”,还严肃教训他:作文作文,就是学生自己习作文章,怎么能把人家的文章抄为自己的作业呢?苏步青解释,老师还是不信,于是他就当着老师的面,大段大段地背诵起《左传》篇章,又背《史记》,背唐诗宋词,真是滚瓜烂熟。老师连连称赞,相信那篇作文是他自己做的,便给改了个“优秀”。

12岁时,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他的父母十分欣喜,这也是小步青最感幸福的时刻。他明白,父母亲满脸焦黑两手泥巴地攒钱供他上学,是在踮着脚尖儿望他成才啊!

假期里,苏步青一边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一边自修课程,他决心要把从老师那里借来的《资治通鉴》从头到尾读一遍。他心里琢磨着,自己对中国历史很熟悉,国文也很好,将来可以当一名历史教师,能每月拿点薪水孝敬父母呢!

 

二、       良师指道路  大恩铺前途

读初二那年,教数学的杨老师是刚从日本东京留学归来的,上第一堂课时,他既没有授新课,也没有解习题,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起时下时政:“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责任。”当把同学们的情绪鼓动起来后,他把话锋一转:“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杨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字字句句深深铭刻在苏步青的心坎上。

有一天,杨老师找他谈话,向他建议:“苏步青,我觉得你的历史和国文都学得挺好,可是,我还是觉得你在学数学方面会更有发展前途,今后应该多钻研数学,少看历史和诗词方面的书。”在杨老师的思想影响下和精心辅导下,苏步青开始对数学来了兴趣,他把课余时间全部用到数学上去了,稍有空暇,他就思考和默算着数学题,这样,他的数学大有进步,不久就在班上名列前茅。

如此一年又一年,直到高中三年级,他演算数不清有多少道的数学题,足足有上万道吧,练习薄能装一大包,同学们因此用他姓名的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数不清”。他做数学题总是刨根问底,求深求透。为了证明“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条定理,他煞费苦心地找到20多个不同方法来证明,并且写成了一篇论文,让老师都惊叹不已。后来这篇论文还作为学生精品,被送到浙江省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

这件事引起了校长洪彦远的关注。洪校长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学的也是数学,读了那篇论文后,他又进一步了解了苏步青勤奋好学的事迹,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认定眼前的少年是个极好的数学苗子,如果教育得法,遇到好机会,这孩子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便认真地对他说:“我要调离学校,到教育部去工作。所以特意找你谈一次话,你毕业后可以到日本去学习,我一定帮助你。”

洪校长的这番话,如春风拂面,似巨雷震心,无疑成了苏步青向前奋斗和拼搏的动力。毕业时,他的代数、几何双双得了满分,其他功课也都在90分以上,成了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毕业时,苏步青便给洪校长写信,汇报了自己的成绩,感谢他的关怀和教导,并表示了出国留学的意愿,也如实说明了家里的困难状况,请老校长设法帮助。没过多久,他真的收到洪校长汇来的一笔巨款——200块银元,苏步青和全家人都惊呆了,靠父母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的钱啊!洪校长还在信中一再勉励他不断进取,希望他为国争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为中华富强而发愤读书。” 苏步青捧着信件和银元,热泪涌流,他下定决心要学有所成,不辜负校长、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7月流火。苏步青带着一颗火红的赤子之心,踏上海轮,离开了上海港,迎着涛涛海浪,前往岛国日本。这一刻,这一景,铭刻在他的心扉,令他终身难忘。几十年后,他再次来到上海外滩,往事犹新,他心潮难平,吟出了几十年前埋藏在心底的梦想与向往:

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

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

 

苏步青到东京后,先去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习,后经人介绍住进了一个日本人家,他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时时刻刻学日文的环境,既读课本,又练习口语。此法果然有效,几个月后,他就可以用日语自如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了。

第二年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举行招生考试,要求考生在3小时内做完24道题,但苏步青只用1小时就完成了答卷。接着他又顺利通过口试,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电机系。从学日文、备考到入学,苏步青只用了一般人1/3的时间,知情者无不赞叹他的智慧和才能。这算是苏步青在日本队期间创造的第一个奇迹。

入学后,国际环境下的民族自尊意识时时冲击着他,为国争光的信念和科学救国的心愿时刻鞭策着他,他异常地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连续拿到3次奖学金。毕业后他紧接着又考入日本的名牌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该系当年只招9名学生,报考的有90多人,结果被录取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他一个。《解析几何》、《微积分》两科,他竟然考得满分,总分名列榜首。所以,一入学,他就成了新闻人物。这是第的第二个奇迹。

 

三、       学惊数学界  喜娶“东洋花”

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后,他更加勤奋刻苦,除了课堂学习之外,他就泡在图书馆里,夜以继日地查资料,抄录、演算、验证,研究问题,撰写文章。

有一次,他遇到一道几何难题,就去向导师尤田忠彦教授请教,导师没有直接解答,而是让他到图书馆借阅沙尔文·菲德拉的《解析几何》,这是一套德文原版书,3大本,将近2000页。可苏步青当时只懂日、英、法文,面对德文却“满眼黑”。怎么办?勇士面前没难题。他立即发愤学德文,抱着德文词典,一词一句地读译《解析几何》,一个学期下来,他硬是啃完了这本书。不仅学了德文,解决了自己的疑难,而且使他的解析几何知识深层化、系统化了。导师说,意大利的几何成就代表当时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峰,若要占领数学领域的前沿阵地,就得啃意大利语这块硬骨头。他于是又立志攀登这座高峰,他拜了一位神父为师,刻苦学习意大利语,只用了3个月时间,他就能阅读意大利文原版专著了。后来他又学了西班牙文、俄文,一共掌握了7门外语。这是他的第三个奇迹。

苏步青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由于底子厚,他厚积而薄发,在大学三年级时,他用英文写出的第一篇代数论文——《关于费开特的一个定理的注记》,竟然发表在《日本学士院纪事》上,在日本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因为这份刊物从来不登载学生的文章,况且又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学生的文章。这是他的第四个奇迹。

本科毕业后,苏步青顺利进入研究生院,他仍旧不骄不躁。当他乘胜直追、破浪前进时,生活难题来了。由于国内发生江浙战争,公费资助中断了,他只好一边读书,一边卖报、送牛奶,挣点钱养活自己。数学系主任林鹤一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每月从自己的薪水里抽出40元给苏步青。后来,又让他管图书、搞校对,勤工俭学以自补。但这样仍旧不能保障生活、学习费用,林鹤一教授竟然把自己教的一门课让给苏步青代教,让他直接领取津贴。这种现象,在东京帝国大学,乃至在全日本,都是史无前例的,来自各方的反对意见朝他们冲击过来,但由于林鹤一教授的坚持,加上苏步青的讲课也很受学生好评,苏步青教课的事终于在教授会上获得通过,他被正式聘为讲师。日本报刊发出慨叹:“非帝国之臣民,却当了帝国大学的讲师。”这是他的第五个奇迹。

读研到了第三年,苏步青已在日、美、意等国的几家权威数学刊物上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影射微分几何”方面的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赞赏和惊羡,有人称他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因研究成果突出,他获得了帝国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从而打破了该校历史上从未将奖学金授予外国留学生的旧规。这是他的第六个奇迹。

成就突出的苏步青,很顺利地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都赶来祝贺他双喜临门:一是他获得学位,二是他喜得贵子。

东京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相貌出众,多才多艺,是帝国大学众多学生追求的对象。而松本教授宣布了他的择婿条件:“谁能考得第一名,我就把女儿嫁给谁。”追求者们都望而却步了,品学兼优的中国留学生苏步青却获得了米子小姐的青睐。两个才貌双全的异国青年相识相知,相爱相许,在樱花盛开的日子里,在无数双羡慕嫉妒的眼光里,他们在风景如画的仙台喜结连理。这是他的第七个奇迹。

苏步青完成了全部学业,到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回国立业,报效祖国的时候了。他跟夫人说明了心思,米子笑对丈夫表态:“那好,我也到中国去,你爱中国,我也爱中国。”

 

  • 上一篇: 神童之父走过的路——张政
  • 下一篇: “数理读经”的构想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