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民间讲国学的意义

【字体: 字体颜色
 

主持人:我们掌声有请副傅佩荣教授为大家做民间讲国学的意义的演讲,请。

傅佩荣:谢谢各位,我从台湾过来。很多人说台湾国学保留上有错误,台湾并没有国学热,因为并没有冷过,台湾的国学分两方面,在政府方面放在教育体制里面,从小学开始就把四为八德,以及礼义廉耻放在了每个小学、每星期都有一个周训,这周要教你什么,比如本周是,就会看到很大的,这个星期校长老师任何说话的机会都尽量谈到这个主题,学生上生活伦理的时候老师也教关于的事,所以一年年下来四为八德就进入了学生心目中。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只要是小学毕业都会背几句话,像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姓白白的辨别,耻是确确实实的觉悟。像这些话成为社会的共识,将来比较容易让这个社会有共同的价值观。中学6年就把使儒家四书论孟学庸选择重点放在里面,变成了一本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跟国文课一起教,考试要考的,所以考试要考有优缺点,优点是每个人要背,不然你考大学的时候分数就不够了,缺点是每个人都要考,大家有压力,考完就忘了,不再放在心上。所以高中毕业后,儒家思想都知道一些,进入大学以后,一二年级有一些国文课和历史课跟国学有点关系,以后就没有了。所以在台湾政府办的教育在这个阶段打了基础,后面你自己发展你的兴趣,但是民间做法不一样,民间推动儿童读经,是相当大的规模,有很多宗教团体,本身的宗教像佛教、道教都有很多信众,他们都会进行很多读经比赛,每年几十万小朋友参加,非常壮观。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老子这些,而一旦进入小学功课压力太大,台湾的国学跟这边的情况,在我个人来看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台湾从小开始要学一点基础,到了大学毕业之后很少人念国学了,退休后想到以前念的没弄懂再学,在大陆中学生和大学生是特别热爱国学,这是主动的,进入社会的企业家他们参加国学班花这么多钱,在台湾那不可思议的,哪个企业家他说教你论语,教你孟子,他是不接受的。他愿意念EMBA,没有说后面再学国学的,他认为我已经懂一些了,因为以前中学念过,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国学不是儒家,还有道家。到了中年以后特别需要道家的思想,台湾社会在你大学毕业前做人处事还可以应付得来,大学毕业后遇到困难就开始求神拜佛了,所以台湾的宗教非常盛行!一般一个人到中年之后不再找国学,而是找宗教。台湾电视台有佛教电视台,任何时候打开都有和尚跟你说法。我常常跑大陆,我在电视上讲国学,台湾不邀请你,因为台湾没有那个节目,大陆在电视上讲国学,台湾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怎么可以有人看呢?你可以作为兴趣,很难考虑大众传播媒体作为商业竞争,规划是很难想象的,易中天他们也到过台湾,反映不热烈,因为讲这些东西很熟悉,他们熟悉了就不重视,就像空气一样,如果你让他理解,愿意接受还要再进一步,所以就要谈一下民间讲国学是怎么回事?

    30年前就在台湾民间讲国学了,当然也讲哲学,因为我的本科是哲学,受西方训练,有西方训练你讲国学,你会特别强调道理是什么?孔子说的话一定对吗?时空的差距怎么办?古今隔那么远,时空差距那么大?你说孔子说的不能改?这个强人所难。现代人都希望知道,为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不能说老子说的话一定对。昨天在一所学校讲到老师,老师提问,今天是科学发展观,整个社会要创新进步,老子思想要退让,这就跟这个时代有矛盾了,一般人学老子确实说到退让、消极、无为的思想,但是不是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社会发展动力一定是儒家,因为儒家的思想是把个人生命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一个人要有成就不能脱离社会,这个观点确立后还有很多背景,孔子思想是一语灌之。你不能光讲这个,光讲这个的话,我奋斗失败谁负责?我努力但是最后结果不好,谁也给我一个解答呢?儒家思想是一个系统,你学会之后就知道在怎么困难、坚持、不可为而为之就知道了,但是能把儒家系统说清楚的很少,因为在民间学习的时候,你没有那个机会,你说把孔子话拿来作为口号,多念几句加深理解是可以的,但是你说孔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中国八百年以来学儒家都看朱熹的读解。这是最大的问题。我举一个清朝的学者戴震,戴东源他小时候的事情。

   戴震念私塾的时候10岁,他问老师,朱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朱子是南宋人。他再问,朱子离孔子多久?老师数学不是很好,因为古时候人记年代记不清楚,随口说大概2000年,其实只有1700年。戴震问老师,朱子离孔子2000年?为什么只有朱子了解孔子?这句话问的多好,十岁的小朋友就有这样的思考力,不简单!老师没得回答!今天我们很多小朋友都念三字经,三字经是南宋末年的学者编的,就以朱熹的思想作为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孔子的话变成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这是种颠倒错乱。但是八百年来没有人敢质疑,大家都念三字经,都背三字经,但是人性本善基本不是学说,目前人说它是信仰,西方哲学2600多年哲学史没有一个哲学家说人性本善的,它不是客观上验证的真理,是一种信仰,这就有问题了,它和事实不见得符合。所以八百年以来大家都看朱熹,尤其在元明清,有科举考试,朱熹就被当作标准教科书。明朝的皇帝也姓朱,所以就以朱熹的为准。所以一路下来,我们都受朱熹的影响。朱熹本身是一位大哲学家,这是很多人都承认的,但是他思想的特色不等于孔孟的思想。孔孟的思想在先秦,先秦的思想经过董仲舒后就变了,中国儒家孔孟是真正儒家,董仲舒之后要应付现实需要的儒家,有很大差异,和道家一样,老庄是真正道家,魏晋时代经过道教借用之后的道家就不一定真正的道家了。所以今天我们谈论的民间国学,基本上分两部分:第一学院派的,各个大学、国学院的教授在做研究。这个研究起来很辛苦。比如说最近几年最热火的材料:帛书出现后就开始研究帛书本,竹简出现后就开始研究竹简本,很多时候都在猜谜,到现在为止很多时候也搞不清楚,因为年代太久远,到最后开学术会议就是猜谜大会,永远猜不清楚某些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学会有用吗?照样没用,为什么?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念老子的人都知道,老子第一章。老子第一章一般都念王弼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972年帛书本出来之后就说这里面有两个字不对,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提天地,到现在大家都背王弼本,王弼本离帛书本四五百年,但是竹简本出来之后也是一样,也是不讲天地只讲万物,因为如果照王弼本的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就有矛盾,天地是有名还是无名,天地已经有名的,天地是万物之母吗?在老子里,一定是道是万物之母,不能天地是万物之母。这是明显的错误,但是讲老子讲道家的,还是一样照王弼本的解释,这样地下出土的帛书、竹简就没有用了,所以在学术界研究专门的学问永远不可能统一,大家在学术上各自发展它的才华。但是民间不能接受这些,民间你跟他说这个字有三个意思,他就昏了。民间老百姓有他的工作和生活,他需要什么,你学者研究好之后讲清楚,我再拿来用在生活上,古代的国学也是来自民间,孔子跟学生讲话,何曾想过写论文呢!孟子也是一样,老庄也没有我们这种学术的要求。他们从生活里面体验到智慧写下来,文字这个载体庄子里面说的特别清楚,古文的文字只是糟粕,你要把精华掌握需要自身亲身体验,所以民间的国学一定是落在这一块。现在的专家有一种责任,怎么把枯燥的学术界研究心得转换过去?转换的过程有一个要件,就说你需要实践,你本身不能实践,学了儒家你没有具体生活上的改变,学了道家没有智慧的启发,一般人为什么要学?这是民间讲国学的挑战,你再好的学问不能落实到民间的生活,底子还是虚的,今年在中国讲国学,四年前开始国学热的时候我就强调,国学推广分三个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了,第一是通过电视媒体广为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国学是我们的宝贵,里面有它的价值值得我们珍惜,尤其面对全世界竞争阶段,泱泱文化大国怎么可能没有国学呢!这是第一步,全国人都知道了,就要感谢央视里很多学术明星。第二就是现在做的,要回归经典,你讲的任何东西都要回归文本,文本里面不能有根据,文本不能说清楚的话,你说的话是个人的想法、心得,那个不能算数,要超越那个阶段,所以刚刚提到,很多企业家老老实实读经典这是对的,也是必须经过的一步。第三个阶段,5—10年之后才可能实现,就是经典和经验要结合,你学了经典后必须要活出来,否则学了儒家不能在生活上加以实践,这个学跟没学没什么区别,要跟经验结合,古人的经典也是从经验里提升出来,再回归到经验里面。这样才能真正改善我们国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的素质,国学要有用,必须要经过这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第二个阶段了,我乐意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这个活动结合企业界和媒体,效果很大,让大家知道回归经典。从小到大每个人桌上要有几本经典,懂多少是另一回事。好,问题来了,很多人说你能不能找一本可靠的经典?比如说找论语,我们现在讲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如果想选一本论语的书,你必须冒险,任何学习都是个毛线。因为你可能念错、跟错,但是冒险跨出这一步,是因为相信这个人的头衔,这个人有一定的学历和学位,他在大学里面教这个书,至少通过某些检验的标准了。那么好,你冒险相信他。姑且试之。你相信他之后再往上提升,比如复旦大学出了一大套南怀瑾先生国学方面的书,事实上南先生很少写书的,都是学生把它录音下来整理,曾经有学生把南怀瑾录音录下来给他看,他一摆摆三年,为什么,以他的标准这个书不能出版。这个学生后来说不能等他的,自己出来找了个学长,看看没什么错字就出了。所以复旦大学这么有名的一所高等学府,出的一系列书很多都是当时随口上课讲的例子讲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学术系统,你真正做研究时发现这些书在民间推广是可以的,但是只到第一步,第二步都不见得进的来,可能直接跳到第三步去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在民间是重大考验,这一关怎么过我还不知道,怎么冒险?相信谁?比如说论语,很多人都相信杨伯峻先生的,钱穆先生的前辈学者,那么他们两个都对吗?也不一定。为什么,因为这个在学术上是有各种讨论。这时候就需要经过学者们真诚的进一步思考,在一般百姓来说,一旦接受了之后,要问这个生活怎么结合?因为很多人关心的不是每一句,而是选择几句对小孩有用的就够了!所以我上来对民间讲国学这样的想法做了介绍,如果还有进一步的深刻的讨论,等一下有座谈会我们再进一步说明,我的报告到这边告一段落,谢谢各位。

出处:方太青竹简年度国学论坛上的演讲

 

  • 上一篇: 郭齐勇:四书进中学课堂的必要性
  • 下一篇: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礼失求诸野”之后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