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张逸讷先生:德国N&H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位德国华人市议员——Kaarst市议会议员,逸远慈善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主席,下莱茵中国文化与教育促进协会明德中文学校,教务组负责人,China Club Willich,总干事。
张逸讷先生的太太吴远女士在Krefeld创建了一所中文学校(现改名为明德中文学校),并任校长,他们非常重视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并对海外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下文为张先生给友人的信中对海外中文教育所作的思考,经张先生允许,特发表如下。(标题为后拟)
海外华人子弟主要困难是识字太少,就是能读出字但又不甚理解,写作永远停留在低水准。学语言必须要做到中后期通过阅读学生自我积累词汇量的机制,特别是对字与词的深度广度理解,必须借助阅读。依靠逐步积累单词,就会出现14岁的学生阅读8岁孩子的内容的现象,这样,自我扩大词汇量的机制就形成不了。这就是海外华语教育的困境。
要快速突破识字关,就必须大量认单词。快速大量认字只有一个方式,就是重复,道理非常简单。
让学生大量重复白话文,这做不到,因为学生一旦理解了内容,要他们重复50次,这不可能,听了50遍都要生病了。所以,我们选择经典文章。一是经典文章本身就是用于诵读的,音律很美,二是重复诵读孩子们会理解越来越多,三是这些文章本身就是用于启蒙和教学的,四是教学国学与中文中出现的名句和典故,五是教学中国儒道学说的要义。
我为我们的学生设计的是三部曲,就是 识字、读书、写作。先通过三篇经文《大学》《中庸》《论语》三篇启蒙课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识字2000个,然后进入阅读白话文,以白话文经典小说为主,同步学《笠翁对韵》《百家姓》,达到3000字,然后进入写作,同步学《老子》《声律启蒙》,生字量达到3400。届时,学生们进入自我学习的状态。
有关读经的原理等请在网上看看王财贵教授的文章。
现在国内和海外出现教学“中华字经”,德国有的学校也这样。这是歧途,因为1)中华字经有4千字,一字不重复,这样常用字与非常用字没有频率区别,2)要做到4千字不重复,只能导致句子常常文理不同,内容紊乱。3)三字节奏或四字节奏的课文不宜过长,因为节奏单调,过长学生就会疲劳。必须配备长短句的课文。4)学了中华字经只学了字,里面的句子不能用,因为它们没有历史与文化地位。我们有一次看一中文故事片,中间一个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我家小孩听到很兴奋,因为它们不但知道这是曾子《大学》中的句子,而且《大学》全篇他们都能背出。学了“中华字经”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中华字经》如果不是作为学字的原始教材,而是作为复习字的辅助教材,特别是前三部分,这可能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
————————————
张先生的四个孩子和在英国的侄女今年参加了莱州的读经夏令营,具体情况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6df130100l711.html
德国明德中文学校网站:http://www.mingde.de/homework1.html
此篇文章转自全球读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