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槟榔小学四年一班主任 吕丽委
编者按: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关怀,经典是民族永恒的宝藏,在经典的世界里,没有古今的隔阂,没有空间的距离,我们希望不分族群、不分政制,共同为这苦难的民族尽一份努力,来自大陆的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有一种深切的感动!
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见诸报端多年,教育工作者更是耳熟能详。一位从教四十余年的老师感慨道:〝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教育改革就伴随着我,如今自己已是半截入土之人,教改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到底要改什么?要革什么? 〞究竟什么才是对治之道?
三年前,我有幸聆听了王财贵教授关于『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理念』的演讲报告: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孩子记忆一生能受用的东西,最有价值的文化经典是这一时期最合适的教材,而「诵读」这种教育方式也正是现代教育所缺乏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时,我从自己刚出生的侄儿做起,每天带他诵读一段,现在他已经能熟练地诵读《大学》、《中庸》(三段)、《老子》(1-20章)、《论语》(一篇)、《诗经》和《易经》的部份片段以及近百首的唐诗。孩子对经典的喜爱和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感染了全家人,三代同读圣贤书,孩子学龄前的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进行着。这个学期开初,我给全班同学人手一册的教材进行经典教育实验,一个学期下来竟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忆及自学能力提高
许多同学告诉我刚开始时,要读十几、二十遍才能记住,现在只要三、四遍就能背诵了,而且一节语文课或英语课下来,他们轻松地就把课文全部记住了。
本学期,学校举办了『辉煌五十年,迎接新世纪』知识竞赛,我有意在比赛的前一周才布置任务,虽然所用的时间远远少于其它班级,而且完全依靠学生自学,仍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理解及思考能力增强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使我大开眼界,大约在读诵《大学》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位小男孩若有所得地告诉我:『老师,虽然我不是背』《大学》最好的,但是我对第十二段的三句话『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感受最深,如果让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我说不清楚,但我觉得这段话的含义应该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分工,人人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要做大事就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姑且不论其解释的准确性如何,这位同学对处世原则似乎已经有所感悟。
前不久『市思品优质课评比』中我班上出现了几个精彩片段:李宏光同学说:『老师,在合作过程中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一种美德,但是,正如您刚刚所举的出黑板报的例子,比如,我的特长是组织材料,而书写却是我的弱项,如果我一味地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而不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班的黑板报可能因此而搞砸了,所以,合作过程即要勇于承担困难,又要有自知之明。』;吴文思同学问:『老师,如果我在独立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老师请了一个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之后,吴文思接着说:『老师,这就是我想补充的,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独立和合作要互相配合』。同学们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体会了孔子当年赞赏自己的学生子贡『起予者,商也』的心境。
审美情绪发生变化 诵读经典培养了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早读课上,我发现同学们在朗读第八册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时,没有了往昔的热情,这一情形持续了将近一周,我疑惑不解,直到有一天,我拿起课本亲自朗读时,才找到了症结所在:这是一组从外文翻译的文章。翻译是一门艺术,如果译者没有同时具备中、外文深厚的文字修养,其译作很难达到信、达、雅的境界,与本国作家用母语直接创作的作品相比,译作的文字水平确要略逊一筹。同学们虽然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然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它素质的提升 诵读经典增强了其它学科的旁通和领悟。在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的英语课上,我明显的感到诵读经典基础较好的四年一班,其记忆力、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班级。由于先天因素,我们班有一位学习存在着较大障碍的孩子,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背完了的《大学》的第一段,在老师的鼓励下,他鼓足了勇气,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的学习成果,赢得了同学的掌声,他也因此找回了自信。诵读经典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学校的课程安排紧凑,同学们只能把诵读经典安排在课余时间。由于只求诵读,不求理解,而且又有注音,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就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速度,自己检测,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能够后来居上,弱者夺魁,应该归功于同学们周密的计划和良好的配合。
良好的成绩增强了信心 期末成绩揭晓了,从65.8到85.5,从70.4到84.1,从79到92.6,从81到92,虽然学习任务增加了,这些平时让老师操心的孩子,却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和上学期相比自身的进步,年段领先的荣誉是对同学们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泉源,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内容 同学们点滴的进步都是经典及圣贤伟大教化的结果。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知识的结晶,诵读经典可以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不正是德育教育吗?经典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而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科学文化的内在精神同样离不开『简洁、明了、准确』的原则,同时,诵读经典可以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加强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先生对此有专门的论文报告);经典优美的行文、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不可缺少的。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然而,躬行之时,不免有些家长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在家访时向家长们介绍有关『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理念,亲眼看见自己的孩子通过诵读经典取得良好的收效,许多长期困惑于家庭教育的家长们从中找到了育子良方:与其大费口舌地向孩子灌输一些自己都觉得似是而非的『道理』、读不完的『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不如和孩子们同读经典。书中自有黄金屋,大人们讲过的,经典里早有记载,大人们忽略的,甚至不懂的经典里也素来俱全。亲子同读,学用并进,其乐无穷。
读经典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教育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素质教育环境的今天,其意义更加深远。
读经通讯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