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南方人物周刊 吕丽委孟母堂的私塾先生

【字体: 字体颜色

吕丽委孟母堂的私塾先生

2006-08-16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上海

  光着脚,吕丽委轻盈地在大厅内跳来跳去,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媒体,回答着一个又一个大体相似的问题。

她常用的开场白是: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多么?

  和不同的媒体探讨同一个话题,吕丽委说得有些口干舌燥,可她声音依然轻柔、充满耐心,似乎面对的都是她的学生,在进行的是一项虔诚的宗教事业。

  别墅的大厅内冷气有些不足,为了配合电视台的采访,孩子们做出了其需要的各种动作——趴着练瑜伽、跪着行弟子礼、站着诵读,场面有些混乱。

  吕丽委的孟母堂坐落在上海市西南郊的一片别墅群内,面积约300平方米,大厅内摆着孔子的像、董其昌的画以及《论语》、《资治通鉴》、《老子》等经典,古乐声阵阵。

  私塾的学生不多——全日制学生仅仅12个,年龄跨度从4岁到12岁不等,加上暑期班临时招收的学生,不超过20人。

  这不超过20个的学生配有5位教师。

  但这以吕丽委为主的老师们不讲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五分之四的时间都用作了学生自学——“背诵《易经》、《弟子规》、《论语》等传统经典,背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十四行诗》等英文经典。

  数学课在这里得不到重视——负责授课的张政老师告诉记者,算上演示给媒体的那一节课,他一共才给孟母堂的孩子上过4次课,每周仅一次。

  孟母堂记者去过两次,了解到孩子们一天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8001130,上课前集体念一遍《弟子规》,课内将前一天学的《易经》自己读20遍;下午130500,读英文《仲夏夜之梦》,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不同要求,然后每人发一台cd机,根据自己的进度,听音、跟读,下课前,再汇报自己读过多少遍,看是否达到要求。

  不同于一般小学的40分钟课程,孟母堂每堂课长达近两个小时,其间不休息,但课堂氛围极为自由,因为孩子被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小房间内,出于孩子顽皮的天性,互相摸一下、打一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由于私塾内的孩子大部分是全托,所以孟母堂除了上课外,早上会有早锻炼,下课后会有休息和娱乐,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等,或者收看《孔子》、《三国演义》、《大长今》等被认为对孩子成长有益的电视剧。

  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统天下,竟然出现全日制的私塾,在应试教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背景下,引发争议可想而知。

  复旦大学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认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孟母堂)是完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

  孟母堂所在的闵行区教育主管部门措辞严厉:孟母堂不具备向适龄学生开展义务教育的资质,如果查实,一定要按规定处理。

  纸上的口水,并不能影响孟母堂正常的运作。
 说我们是故纸堆里培养人才,说明他们不了解我们,不值得辩驳。”1989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吕丽委被定向分配到一个重点小学教英语。家境优越的她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看,《老子》啦,《庄子》啦,都读,包括弗洛伊德、荣格的书,也看

  看着看着,她就想到了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有些人读书这么容易,有些人就很难?她开始思考,朱熹怎么教,西方的教育心理学中又是怎么教。
  1995年底,吕丽委的侄儿出生了,她像看到了宝贝,觉得可以从他身上去探究很多东西当时,只要是唐诗我就读给他听。到10个月的时候,他会说话,自己在澡盆里面,就会说红掌拨清波,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觉得付出有了回报。后来他又会说小雨润无声,我没有教他,只是读给他听过。

  让吕丽委觉得更兴奋的是另一件事。一次,她把两岁的侄儿带到老师家。闽南人有泡茶的习惯,侄儿喜欢玩茶具,吕丽委怕把老师的茶具玩坏了,就让侄儿到旁边去,没想到两岁的孩子叹气道:唉,独在异乡为异客。

  吕丽委认为这不是自己侄子聪明,而是自己的读经教育有了效果。

  1997年左右,她开始了自己的试验——在厦门少年宫举办儿童中英文读经培训班,紧接着,她开始鼓动身边的朋友成立文化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致力于儿童读经的推广。

  2004年,吕丽委举家搬到上海,刚开始只是想教自己的孩子,后来帮朋友带,最初只有三个孩子,之后通过家长口口相传,陆续增加到10多个,就成立了孟母堂

  至于这个引起小小争议的孟母堂的未来,没人能够预测,吕丽委也不知道能撑多久。而诵经能真正给那10多个身处其中的孩子带来什么,无人能回答得清楚。

 

  • 上一篇: 8.24东方早报 教育部明确否定全日制私塾 称其违背教育法精神
  • 下一篇: 8.05新华网 沪关闭新私塾孟母堂“读经教育在中国引争议”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