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字体: 字体颜色

     

编者按:辽宁锦州逸夫中学的王虹老师,两三年来在自己的班级里面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教育,让原先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改变了学风,学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德育行为上,都得到很大的进步,让其他科老师、学生家长都感到惊喜。王虹老师的教育方法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当地电视台作了《传统文化为学生导航》的专题报道。当地学校纷纷邀请王虹老师给中学生、家长作“语文经典辅导”“经典教育是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等相关的演讲。以下是老师演讲录相的文字整理稿~~~~~

学习经典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晚上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各位家长和同学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与我交流语文学习的一些问题,探讨语文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同学们充满激情、充满热情,想听这个话题,那么我要问在座的各们同学一个问题:语文究竟在学什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可能说语文学的是字、词、句、章。那我告诉你,你只答对了一半,你说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其实语文学习还有一个人文性,恐怕这一点同学们不特别清楚,什么是人文性?简单地说,人文性就是要求我们同学懂得文章的思想与情感,这几年在考试当中,出现的阅读题。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语文的人文性。一个人没有深遂的思想,没有丰富的情感,那么很难对一篇文章做出正确的准确的判断。所以,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它的字、词、句、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章的情与思。现在的语文就是考三大块,一个是白话文阅读,一个是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就是作文。有的家长、同学非常的困惑,就是为什么同学写不好作文呢?为什么同学不会阅读分析呢?其实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阅读和作文不能得分的时候,就是我们已经出现了差错。错在哪里?实际上是我们阅读量的不够,或许我们阅读的书不是智慧的书,不能开启我们语文学习的智慧。不能给我们道德力量的增长,所以说大家注意了:就是说语文的学习在于量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天我就要说说《论语》究竟讲的是什么?《论语》这部书记载的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出的一部语录,它一共有166个成语,500多条的格言,它告诉我们的都是生活中的智慧,我们现在的思考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人格,我们的道德规范,许多都是在用论语的思想指导着我们,我们在运用用着书中的智慧,但是我们不知道原文中的语境是什么?对它的深刻思想内涵不特别清楚,我举个例子,我们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出自于论语,还有八个字的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还知道有这样一个格言:“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都是我们老祖先说出来的,那么理解字词的积累,理解一首格言,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他的原文里。也就是说越是原汁原味的,越能体现它真正的含义。同时,

我想说:《论语》还教我们一个做人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人的态度。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初中以前,孩子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长的态度,那我的观点就是,读经典一部,胜似杂书万卷,因为《论语》是中国思想的源头。就拿《大学》来说,它开篇的几句话就教我们人生的目的,下面的同学有的可能背过《大学》,廖廖几句就把学习的目的告诉了我们,它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大学不是简单的上大学,而是广博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明明德,在于开启我们的智慧,在于挖掘我们的潜能。“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不停的改变我们不好的习惯,达到我们人生最完善的境界。这句话,使我想到做什么事都是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在论语当中它要求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就是多问自己,多反省自己。也就是《大学》中常说的“反诸身求诸己。”我从事教育十八年,我感觉凡是在学习中常出现差错的同学,都是学习上不能自省的同学。我今天想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教育是三者的结合,那重要的占首位的是家庭的教育。一个伟人的出现,一个名人的出现,无不与家庭辛辛苦苦的那种含养一生的忍辱负重的教育有关系,我们可以看一看历史上也好,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好,古今中外的多少伟人名人,家庭中常常伴随着有益孩子一生成长的父母。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看的很重要,但我们要懂得教育的智慧,我经常跟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家长,勾通的时候,有的家长说:你看你们学校怎么怎么样?你看那个老师怎么怎么样?当着学生的面谈这样的问题很不利孩子的正常学习。这种思维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学校,哪怕是一个落后的山区,不管在一个文化底蕴落后的氛围当中,只要我们个人努力了,端正我们的态度,都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为什么说论语中能教我们学习方法呢?我还要举这个例子,我还是要说,《大学》这本书是《论语》思想的总结,它里边曾有这样一句话,“ 知止而后定”这个止,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人生的目标,你知道了人生的目标,你就有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会产生信心,就会坚持,这就是定。凡是三心二意的人都不能完成一件大事。那么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是人生的一个大工程,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在外面劳累了一天,在纷繁复杂的世间进行奔波,当我们看到孩子取得成功,成绩优异的时候,我们会欣慰的笑了,一切的烦与忧都解脱了。所以培养孩子也要有定力,要学会坚持。“定而后能静。”有了定力之后人就能静下心来做事,“静而后能安。”静下来以后,你做事就会心安理得。“安而后能虑。”安心做事的人考虑问题就周密、就周详。就在生活当中不会出差错,我曾经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说:“我们不只看学习,看做事就能看出这个孩子今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浇花是简单的事情,擦黑板也是简单的事情。就这样的小事也能看出孩子做事是否专一,是否细心。有的同学擦黑板从一头到另一头擦得很有条理。有的同学就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毛毛草草地就干完了。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就能观察出一个学生做事的一种态度。“虑而后能得。”考虑事情周详就能有收获,就象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运行发展的规律。‘本末就是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末稍。’那又说到了《论语》,《论语》是中国思想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朝代,任何国家有超越孔子思想的。这是在世界上被公认的。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孔子被评为近代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而且现在人们都说,21世纪如果要进入全球发展的时代,心须有孔子的儒家思想才能进入和谐社会。

所以说,我们要想增长人生的智慧,要想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必须先从读《论语》开始,它是读书人的一本圣经。离不开文,文离不开思,文好的人都是头脑好、思想好的人,那么再好的思想好不过孔子的思想,好不过《论语》讲的话。这是今天我要说的论语讲的是什么,比如他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在《中庸》中是这样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到底怎么学习?就是说你要广泛地学习,要多读精读,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是要认真的思考,提出问题;“明辩之。”是要把事情的是与非,该学不该学的要分辨清楚。“笃行之。”就是要认准了人生的目标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最好是在后一部分,它说:“有弗学,学之弗得弗措也。”要么就别学,学习了学不会就不要放弃它。“有弗问,问之弗得弗措也。”要么就怎么样?就别问,问了没问出结果就不能放弃,“有弗思,思之弗明弗措也。”,要么就别思考,思考了没思考明白,也不要放弃,“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要么就不辨论,辨论了就要把自己的观点辨论清楚。“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要么就别做,如果你做的不坚定,不达到坚定的地步,绝对不能放弃。能说这是两千年前说的士话,今天就过时了吗?这是为人之道,道是什么?道就是真理,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也经得起历史的陶汰的。

经典就是在万部书中被我们精挑细选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的书。那么我们接下来想到这样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几千之,果如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说人能做一遍,我做多少遍?一百遍,人家做十遍,我做一千遍。“果能此道矣”,这个道指的是方法,如果你真的能用这种方法,“虽愚必明”,你是一愚蠢的人也会变得聪明了。“虽柔必强”,你是一个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刚强。“虽柔必强”,这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吗?这不是人生的格言吗?如果你在作文中能把这种格言引用进去,不比你讲出的话更深刻吗?语言更丰富吗?文采不更精致吗?所以说,我常跟学生讲,如果你是一流聪明的人,但不学习,不勤奋,你连二流的学生都达不到;如果你是二流的学生,你经过努力经过学习,你完全可以成为一流的学生。孔子也教给我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多看多读,大家知道,小孩的耳朵是最灵敏的,小孩的眼睛也是最灵敏的。也就是说耳朵听的多了,他就“聪,”看的多了他就明,聪明就是这么来的,多认识,多感受,小孩子的直感能力比大人强的多,同时我要与各位家长交流一下我的观点,千万不能以你的难易来理解孩子的难易,以你的智商来理解孩子的智商。

今天我告诉你我虽然从事着教师的职业,但我背经典不如我的学生,我相信再过几年孩子的经典背多了,文章的人文性会有很大提高。这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我们究竟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请各位家长仔细思考。

下面我要谈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语文学习与《论语》到底有什么关系?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在前一部分我提到了,语文在考阅读,白话文阅读、古文阅读,还有写作,其实考作文就是在考做人。论语中有三个字叫“思无邪”,我们说写作文跑题就是“思有邪。”如果你的心态端正,你的思想正确,你对文章的分析不会偏激,这是肯定的,如果你的情感符合中国人的常情常理,你也不会阅读答不上问题来,所以人文的熏陶、道德的增长、对于我们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同学不理解,我记得有的同学让我介绍学习英语,我们的英语老师说什么?他说这几个小孩学习习惯怎么这么好啊!你怎么给调教出来的?我说,不是我调教出来的,是读《论语》读出来的。读经典读出来的。其实读书最能培养孩子的感悟。那就谈到《论语》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就是诵读,语言都是先培养语感,语文也好,英语也好,越早越好,它是一种直感,不能用理性的思维来判断它的难易,语言没有难易,语文语文,先是语,后是文,语是交流的工具,文是写作的提纲,要想运用,就必须诵读、背诵那些能够启迪人智慧的文章,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态度和方法最重要,我想大家这一点都能理解,如果让你往东边去,你往西边跑,跑的再远离目的地就越远。达不到目的,所以学语文很简单,那就是读经典之作,读启迪我们智慧之作,那就要求我们老老实实的去做,读书要老实、要踏实,读经典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一心不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接下来继续探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再教育耽误大家更多的时间了,有什么问题,各位家长可以提一提,或者同学提一提,我有针对性的与大家聊聊天,说说我的心得。

(一名同学起立问道:“关于作文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读过的书也算是很多了,作文我也学过,可是,作文也不是写不好,只是偶尔能写出一篇好的来,经常写的作文都是不着边的,我想问一下,我差在哪?”)对生活缺少观察,读文章缺少体会。一个思维敏感的人,必定是观察能力很强的人。那么观察也要求做出相应的训练,我举一个例子,你阅读也好,写作文也好,看一个问题也好,都离不开观察能力。比如,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北方书城,首先我们要把整体的环境观察全面,楼下是什么,楼上是什么?哪一部分是“书吧”,哪部分是卖书的?卖什么书?这是叫整体的观察,那么你还要选择一个重点的部分进行仔细的观察,作为你详写的材料,那么今天我在“书吧”,想听一个语文的讲座,那我要仔细的观察,今天来了多少人?都有哪些同学,这个老师是什么样的?他讲了哪些话?对我有感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在哪里?这叫重点观察,然后还要比较观察,比较观察在观察当中是重点,好多同学不会比较,比较观察才能说明你所观察事物的特质。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说,今天我在这讲,和你们的老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的思想与你的思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种比较观察,当你将观察的结果写到作文当中的时候,最能体现你个人写作的特点。文章要有个性,能够张显个性的作文,就要放飞你的想象,展开你的翅膀。走进你的内心世界。所以,写文章一定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做事很重要。孩子们,一个成才的人都是在用脑去做事、用心做事,学会思考很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而不学则殆”,你光在那瞎想而不学习,那你就危险了。那其实就是“思有邪”,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让我们端正思想态度,你就是没有真正的去体会,文章让你走进作者的心灵,我们不仅学习作文中的几个字、几个词,你只有抓住了作者的想法,你才能把他的材料运用到你的材料当中。

 (“王老师,我想问一下,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呢”?)首先,一定要有量的积累,文章是养性的东西,这养性必须把我们的心性打开,那就象煮饭,没到一定的火候,饭一定不好吃,阅读也是,每一篇文章就是一篇生活,每一篇文章都是真谛,你要多去了解,了解每一个作家,他们心灵里都有一朵纯洁美丽的花向你绽放,向你展开,走进作家的胸怀,体贴人性,这又要说到论语,论语是一种人性的教育,同时,诵读又是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小孩子是最爱张嘴的,特别是生理学家研究出,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身体就会分泌出一种很愉快的物质,让你感到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增加你良好的情绪,大家注意,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你的记忆力。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很难成才。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记忆力怎么开发,就是多背多读,头脑越用越灵活。那你要说越呆着越好,那你就试一试。这部分读,那部分人呆着,看看谁的记忆力好?记忆力的开发,就是靠背诵,背诵的方法就是出声诵读。诵读能激发情感。情感上来能提高思维,思维灵活了,那你的智慧就打开了。智慧打开了,那你想写什么就象什么,你就可以契入作者的境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你就不会不理解他的意图。

我举个例子,其实阅读考的就是世间的常理常情,有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一个小孩是拣来的,她的妈妈是个盲人,是个卖冰棍的,把他养大之后,她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高中,然后,她就有点嫌弃她的妈妈,每次她的妈妈到城里给她送吃的、送衣服的时候,都托一个邻居的大妈给她送去,不敢见她的面,怕掉她的架,然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姑娘不愿意见她的妈妈,应该不应该?有的同学可能说,不见她的妈妈也可以,因为,她的妈妈太掉架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思想端正很重要。思想不端正,这样的问题就含着一种中国传统观念是什么,孝,你不懂得孝,这样的问题就答不上,这是让我们听起来很明确的问题,还有类似的很模糊的,不很明确的,同学很容易答偏,还有,有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内心没有实际生活的体验,没有真情的东西你就不能出现一种细节的描写,你也不可能出现你思想深处想说的话。说的都是空话自然不能感动人。一定用真情去走进生活。这也就是刚才我说的观察完以后,观察是对外边的世界,观察目的是在于我们的心里起感应。语文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每一个麻木的心灵丰富起来,这是教师的责任。一定要让孩子读文,读美文,美起来,不是我们的生活不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一个好的作家,必然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作家,一本给人以智慧的书籍,作者也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结尾时,学生一起背诵《论语》、《老子》等]

  • 上一篇: 我只是这样教学生
  • 下一篇: 倪敏达:家教从经典导读始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