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经界有人提出将读经科学化、量化,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陈丹青:我不想再玩下去了
5年前,他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在这个令人艳羡的位置上,他却始终不能适应当前“学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他不想被不知不觉地异化,于是选择离开―――
过去5年,每到3月,陈丹青和清华大学许多教授一样,面对着一叠厚厚的硕士生博士生报考表格心烦,其中最要紧的,当然是要看各科“分数”:政治、外语、专业……不过,今年陈丹青不用再为此烦心了。去年年底,他递交了辞职报告。他坦承:“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我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陈丹青,52岁,1980年以《西藏组画》而名声大噪,日后与罗中立的《父亲》并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2000年,他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员,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5年来,陈丹青始终不能容忍考试表格中荒谬的分数顺序:政治,外语,然后才是专业。2000年,他首次领教了中国式的考试:24名考生中,5名入围,外语全部不过关;考虑到是陈丹青首次招生,校方同意将5名落榜考生转为“博士课程访问学者”。次年,5位访问学者完成论文选题,为转成正式博士,再考外语,再度失利:第一炉“博士生”教学就这样“作废”了。硕士生报考也是同样的规定。曾有长达4年的时间,陈丹青招不进一名硕士生。在公开场合,他愤然宣称:“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
27年前,当他投考“文革”后中央美院第一届油画研究生时,陈丹青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他在外语考卷上写下“我是知青,没有上过学,不懂外语。”随即交卷,离开考场。
对于艺术学院开设“美术学博士生学位”,陈丹青曾问过:什么是美术学博士生?什么是考量并检测艺术博士生令人信服的标准?由谁界分艺术与史论博士生的异同?谁有资格当美术学博士生导师?结果身为“博导”的他,始终没能找到答案。有一点他倒是弄清楚了:外语不及格,毕业论文不满8万字,断然拿不到博士学位。在美国待了18年的陈丹青说:“艺术学院从未像今天这样臃肿庞大,像今天这样充斥办学的教条。”
在他每年重复填写的表格中,陈丹青从来都拒绝填写“科研项目”,2002年,学院发给教师每人一张“学术体系评价报告”调查问询表,陈丹青为此写了一份《个人意见书》。他写道:“只要出现‘量化’、‘管理’、‘科学’、‘科研’等等辞令,我就不会填写类似的表格,这类辞令与人文艺术及其相关教育无涉,我不要进入这一‘话语圈套’。”
“艺术教学是非功利的,非程序性的,是具体而微、随时随地在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寻求当下的沟通、指涉、领悟,师生‘双方’应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直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这样的教学难以体现在教案文本上,难以在工作总结中表述,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后果。”陈丹青在辞职报告的附件《述职与感想》中这样写道。
所以,他从未按照学校指定的方式陈述自己的教学“成绩”,他指出,今日教育体制的深层结构,即“学术行政化”,它所体现的“根本不是学术”,因为“学院教育不是对学生、对艺术负责,而是向上负责。”
但陈丹青并未在批评体制时将自己摘出。他说:“我也是体制。我们都拿着国家的俸禄,我们的学院、画院、美术馆、美协、研究院,全是国家的,官办的。”他多次向院校领导当面指出:“以‘两课’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荡然无存,人文艺术及其教育不可能具备起码的前提。”
他警告说,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扩招、创收、增加学科、重视论文等等―――实则退步,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他认为“在人文艺术学科,没有人能够夸耀并保证在学院中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但学院教育应该,也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起码的要求,即确立一位艺术学生葆蓄终生的品格,这品格,就是清华大学前国学研究院大师陈寅恪写在70年前的名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从没有一位领导对他的“叫嚣”予以制止和批评。不过,每当他在会议上发言完毕,周围便一片沉默,或者,话题随即切换。陈丹青痛定之后无奈地承认:“这就是体制的厉害。”
事实上,陈丹青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游荡在体制之外。他曾在赣南和苏北当了8年知青;期间偶尔被当作“御用”人才借调到县上画些宣传画,在他早年创作的《给毛主席写信》,要表现一群知青决意“扎根”农村的心意,而他内心却和成千上万知青一样,盼望回城。“你不说假话,你连画画的资格都没有,你画着虚假的主题,你的处境却是真实的。”
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才一年,便移居纽约,一去18年,成为“资深盲流画家”。
回国时他曾经相信,在体制外受得了,在体制内也该受得了。5年后的今天,他说:“我发现我受不了。要做我自己,只有离开体制。相对于还在体制内认真教书正派做人的许多同行来说,我这样做是一种奢侈。”
《中国青年报》包丽敏
陈丹青简历:
1953年生于上海。
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
1978年以同等学历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
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
2000年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
因两度进藏,作《西藏组画》等油画创作。近十年作大型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
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
2002年出版随笔集《陈丹青音乐笔记》。
2003年出版文集《多余的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