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孟母堂學生習作集萃(更新至第三期)

【字体: 字体颜色

本學期詩文課從山水詩入手,故特重題畫詩。今甄選其中尤佳者四人,配以中班相應擴寫作文,匯聚如下:


第一期


(《陈清波春晓图》)



疏柳垂堤下,澹水入寒山。 (祥和)

清风缓缓吹过,略带一丝暖意。岸边绿柳稀疏,隐约微颤。枝条斜摆,轻轻垂下河堤间去。但见此时夕日西坠,静波无影,没入空山之中。万物渐消寂,遂别。 (周子齐)

 

日静烟波暖,夭枝隐半楼。 (陈心怡)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我独自一人走在幽静小路上,周围空无一人。偶尔吹过的缕缕微风,将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显得有些凄凉。顺着小路,走到一个小湖边。日光静寂,明媚如画。湖间雾气升起、弥漫。伸手入湖水中,感觉到了春天带来的些许暖意。湖对岸,是一带葱郁的树林。枝条繁密,将那山脚下的房屋给遮挡住了一部分,只露出浅浅的一角来。 (张蕾)

 

飘絮催江暖 (张涵)

我坐在河边的小亭里,边上是整齐的柳树。风轻轻吹来,柳絮飘出,又慢慢落下,使河上仿佛笼着一层雾气。柳絮叫醒阳光,随着河流,去迎接新春。 (吴佳倩)

 

霞流萦峻岳 (朦朦)

不知不觉,黄昏降临。淡粉色的晚霞如流水一般飘落下来,又似那飘柔的丝绸一般轻滑,轻柔地缠绕在山峦上,好似给山脉围上了一层丝巾。这些山高耸入云,巍峨壮丽,高峻陡险。树木茂盛,深绿色中泛着星星点点的嫩绿。霞光峻岳,仿佛一幅美丽的油画,令人美不胜收。 (王梓悦)



 第二期

(《水村烟霭图》)


野舟泊荒渚,细霭寻寂屋。 (包朦朦)

晚天,野池,古村头。青芜平铺,绿水斜入。挂扁舟一叶,芦花几点,因风吹来,依在渚边。夕日尽下,烟霭初升。不几时,临岸人家,渐次消没。此时此际,暮色冥冥,水心寂寂,惟见寒鸦一缕,独立蓼间,默然无言。 

 

烟岚伏碧影,潾水照孤松。 (陈心怡)

风将雾吹到湖中央。渐渐地,雾向四周扩散,茫茫一片,将远山衬的高耸入云。山把湖水的每一个角落,都染的碧绿。水光粼粼,映照着山间小松在湖面上的影子。一鸟飞过,直掠湖面,泛起阵阵波纹,轻轻行向天边,消逝于眼际。 (张蕾)

 

摅波浞岸堤 (张涵)

秋来之时,凉气渐升,叶落枝败,花枯草干,见此无不痛惜。却有堤边小波,浞岸生趣,展转不息,竟也平添喜悦。 (周子齐)

 

群筱覆烟景 (厉薇薇)

春天乍到,竹笋从泥土里钻出来,一大片,满布树林。遥遥望去,一片翠绿中映着星星点点的棕色。空气中弥漫着朦朦胧胧的薄雾,飘飘然在山中,隐隐约约只能将山的轮廓看清。风温和的吹着,暖暖的,似母亲用手抚摸孩子的脸庞那般温柔。 (王梓悦)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6日

 

 

第三期:

<!--EndFragment-->



(《層樓春眺圖》)

 


 


松翠依水榭,客心望春暉。 (朦朦)

滴雨簷下,波紋漸起,好似魚兒出水,濕卻青泥。翠松瀅露,稀葉層疊,鞠躬伴水,掩樓閣。見此春景,思鄉之情,不覺頓生。 

(周子齊)

 

春臨枝蔓蔓,贈友盡離情。 (張博洋)

春天到來。我走在樹林裏,陽光明媚,枝葉清嫩。一束束耀眼金光穿透枝條,鋪散在地上。樹林深處,有一座亭子,兩人正互相傾述著。風微微吹動,帶著樹葉“沙沙”的聲響,還帶著他們隱約露出的悲傷、淒涼之情,飄過我的身旁,飄過翱翔在空中的鳥兒,飄過林中的每個角落,直到聲音漸弱、消散。 

(張蕾)

 

玄壁臥湘閣,蔥山留遠客。 (張涵)

今天是離別的日子。我獨自站在船上,欣賞著這熟悉的風景。忽看見友人在江頭閣樓上目送著我。樓周圍有一些巨大的黑石,那是我們平常閒談的地方。江風吹散了頭髮,我抬頭凝望著兩岸的山峰,悲傷之情油然而生。這或許是我最後一次看見它們了吧。想到這兒,不禁潸然淚下。猛然發現,兩行飛瀑從山的兩側緩緩流下,似乎在為我流淚;風輕搖著樹木,似乎在為我送別。別了,我親愛的朋友,和這看不厭的景色。 

(王梓悅)

 

                                                                                                                                                                                                                         發佈時間:2014年4月20日 

  • 上一篇: 天下事业成于礼
  • 下一篇: 孟母堂、得一學堂丙申年(2016)讀經夏令營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