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申 (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老大读幼儿园大班时,邻居告知附近有莲因慈善基金会办的读经班,就由太太带两个小孩参加,一开始会背三字经也不以为意(小时候有听录音带并跟念),直到会背千字文才吓我一跳,因老二(中班)发音咬字不清,没学过注音符号,每个字要妈妈反复带念才念清楚,一句四个字,会念就会背,真太神奇了!
这引起我兴趣,起意暸解:是一位修习佛法的龚居士义务担任教席,上课轻松,穿插一些劝善小故事,也不强求背诵,但有背就有奖励卡,所以孩子兴趣很高,我在这里读到一本书——王教授的读经手册。
看过王教授的读经手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填牛”替代“'填鸭”'的观念,让我对“'背诵”'的意义有新的了解,并建议龚先生要求孩子多背些,当时感觉龚先生以他的经验,认为教导孩子,人格教育较重要,背诵就靠自己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只给鼓励不给压力,而孩子在那里上得很高兴,我以为就这样子了,只是要求孩子每次多背些,结果每次抽背都有好成绩,很有成就感。
2000年,哥哥上一年级,爸爸我不小心参加了班亲会,成了两只濒临绝种的稀有动物之一,造成另一个偶然!!
这老师也真奇怪,从来只有爱心妈妈,哪来爱心爸爸?还非要我们去讲故事,当然是抵死不从,两个礼拜后,恶耗传来───那只已被架上去了!一周后,我这只也上了──我抱着一本厚厚的童话书,用自以为充满感情的声音,在台上喃喃的念着,台下小鬼有讲话的,吃早餐的,打架的,画画的,就是没人甩我。课后做民调,有说故事不好听的,有的听过了,竟还有人说我念的不好听,是可忍孰不可忍!
痛定思痛,只有变换招式,向老师宣布:「下周起,改上唐诗!!」刚开始老师以为我要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套。我跟她讲:「只是背诵,不讲解」她充满迷惑的看着我,我把读经手册拿给她,请她自己看看,不知道她的读后感如何?反正小朋友书买了,放教室,不准带回家!
上课时,我先复习之前课程,(每次约一百字)再读新课程,先带念两次,再让小朋友以排为单位,轮流念,念顺了后,每排先挑一位同学当裁判,再比赛,哪排整齐又大声,先休息。
老师则在她上课的每一堂刚开始时,让小朋友念一遍新课程,顺便收心。两个礼拜后,她很兴奋的告诉我:「我星期一上完课,星期三就有人会背,到星期五几乎全班都会背了」
王老师说:「她也尝试跟着背,不但背不全,忘得也很快,不得不佩服小朋友们的记忆力。(背得快又记的久)」
哥哥这个班,在王老师两年认真的带领下,全班35人,有12人参加2002年第三届全国经典总会考,6人获得通过。
读经的进度:大约一上每周80字,一下100字,二上120字,二下150字,(在这阶段,大部份同学在共同朗读40到50次就会背),因是在二下才决定要参加会考,为赶进度(唐诗第一部份字数约8800字)二下后半,每周大约要教200到300字,在这阶段有很多同学跟不上,我曾跟王老师反映,但她认为若没教过,小朋友根本不会背,还是把进度赶完为要,所以最后报考的12位,都是有家长的督促,愿意在暑假读经的同学,能过关更是不简单。
事后检讨,若在一年级每周背100字,二年级120字,暑假再做复习,班上要半数过关,应该很简单,有兴趣的老师不彷试试!!
摘自: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16&topic=38&start=0&show=300
|